粗俗
成語(Idiom):粗俗
發音(Pronunciation):cū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談、行為粗鄙、不文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粗俗是指言談、行為粗鄙、不文明。這種言談、行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缺乏教養和修養,常常給人帶來不良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粗俗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為的不文明和粗鄙。在正式場合、公共場所以及與他人交流時,我們應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辭和舉止,以維護社會文明秩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粗俗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孔子的學生子罕曾問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回答說:“三者,粗俗之人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粗俗是不符合道德修養的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粗俗,缺乏教養。
2. 這個人的舉止粗俗,不受他人歡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粗俗與文明相對比來記憶。粗俗是不文明的,而我們應該追求文明和禮貌的言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禮儀和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言行舉止。
2. 遵守社會規則,尊重他人,不使用粗俗的言辭和行為。
3. 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傳播文明和正能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話很粗俗,我們不喜歡和他玩。
中學生:我們應該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辭,保持良好的言行舉止。
大學生:社會需要我們傳播文明,拒絕粗俗的言辭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