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白屈菜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qū c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被埋沒,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利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屈菜是由“白”、“屈”和“菜”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白色,也指無用、無價值;“屈”表示屈服、屈從;“菜”表示植物。這個成語比喻人才被埋沒,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有才華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空間,或者才能被埋沒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和批評某些機構或個人對人才的浪費和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白屈菜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來源。但是,從成語的字面意思來看,白屈菜指的是白色的植物被埋沒,無法被人們所利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農耕文化有關,農民在耕作時,可能會發現一些看似普通的植物,但實際上具有很高的藥用或食用價值,然而由于沒有被重視,這些植物就被埋沒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形容詞)+ 屈(動詞)+ 菜(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白屈菜,才華橫溢卻無法得到發揮。
2. 這位年輕的藝術家是個白屈菜,他的作品被忽視了很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被埋在土地里的白色植物,無法被人們發現和利用,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其他成語,比如“默默無聞”、“埋沒才華”等,來擴大對人才被埋沒的問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白屈菜,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2. 初中生:我不想成為一個白屈菜,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才華得到發揮。
3. 高中生:這個社會有太多的白屈菜,他們的才能被埋沒了。
4. 大學生:他是一個白屈菜,雖然才華橫溢,但卻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