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惠
基本解釋
(1).帝王的恩惠。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
(2).上天的恩惠。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二講:“和世界的民族比較,我們還是最多最大的,是我們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較別種民族獨厚。” 郭沫若 《女神·湘累》:“我不是上天底寵兒?我不是生下地時便特受了一種天惠?”
成語(Idiom):天惠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然界的恩惠和福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惠是由“天”和“惠”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自然界給予人類的恩惠和福利。它強調人類依賴于自然界的供養和保護,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惠一詞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給予人類的恩惠和福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表達對自然環境的感激和珍惜,以及對自然界所提供的資源和條件的依賴和利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國君宣公出游時,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但他卻沒有受到任何淋濕。宣公非常感激這種自然界的恩惠,因此用“天惠”來形容這種特殊的保護和恩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惠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由名詞“天”作為主語,動詞“惠”作為謂語,表示自然界的恩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自然界給予我們的天惠是無價之寶。
2. 感受大自然的天惠,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和保護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天”和“惠”兩個字的意義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我們可以想象自然界給予人類的恩惠就像是天上的恩賜一樣,這樣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更多與自然界相關的成語來拓展學習,比如“天人合一”、“天下無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天惠。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的天惠,保護環境,讓地球更美好。
3. 高中生: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自然界給予我們的天惠,要保持與自然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