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營
成語(Idiom):踹營 (chuài yíng)
發音(Pronunciation):chuài y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營寨或敵人的據點進行猛烈攻擊或沖擊。也用來比喻猛烈批評或抨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踹,腳用力踢;營,軍隊建立的寨子或營地。成語“踹營”原本是指戰士在戰斗中用力踢擊敵人的營寨或據點,以猛烈攻擊敵人。后來,這個成語也被引申為對事物進行猛烈抨擊或批評的意思。踹營強調了行動的猛烈和決絕,形象地表達了對敵人或不良現象的強烈攻擊或抨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對敵人的攻擊或對不良現象的批評。也可用于形容對某人的言行進行猛烈的抨擊或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朝末年,抗擊倭寇的將領戚繼光率領的軍隊,一次攻打倭寇的據點,由于倭寇據點堅固,士兵們用兵器無法攻破,于是戚繼光親自上前踢擊營門,最終攻破了倭寇的據點。這個故事成為了“踹營”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政策進行了猛烈的踹營,表達了公眾的不滿。
2. 這部電影對社會現象進行了犀利的踹營,引起了廣泛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用力踢擊一個堅固的營寨,以形象地表達對敵人或不良現象的強烈攻擊或抨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軍事或攻擊相關的成語,如“攻城略地”、“火燒連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踹營一樣地大聲批評了我們的班級規則。
2. 初中生:這篇文章通過踹營的方式,揭示了現代社會的問題。
3. 高中生:他用尖銳的言辭踹營了政府的政策,引起了廣泛爭議。
4. 大學生:這部電影通過踹營的手法,對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