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節婚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婚禮上遵循禮儀,不鋪張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婚是由“節儉”和“婚禮”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節儉指的是節約、不浪費,婚禮指的是結婚時的儀式。節婚的含義是指在舉辦婚禮時要遵循節儉的原則,不鋪張浪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婚一詞常用于形容婚禮舉辦時不奢華、不鋪張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婚禮籌備和舉辦過程中要節約開支,不要過度追求炫耀和奢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婚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在古代,婚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儀式,人們通常會借此炫耀家庭的富裕和地位。然而,孔子強調人們應該謹慎舉辦婚禮,不要鋪張浪費,而是要注重內涵和儀式的莊重。因此,節婚一詞就成為了婚禮上遵循節儉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婚禮很節婚,沒有過多的浪費。
2. 我們要辦一個簡單而溫馨的婚禮,遵循節婚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將節婚與節儉和婚禮這兩個詞進行關聯記憶。想象在婚禮上舉辦一個簡單而節約的儀式,這樣就能夠輕松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婚禮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婚禮的習俗和傳統。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節儉和節約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爸爸媽媽說我們的婚禮要節婚,不要太奢華。
2. 小學生(7-12歲):我們學校舉辦的婚禮都是節婚的,不會浪費錢。
3. 中學生(13-18歲):我覺得節婚很重要,可以節約開支,讓婚禮更加莊重。
4. 大學生(19-22歲):現在很多人追求奢華的婚禮,但我認為節婚更有意義,可以節省費用用于未來的生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