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避
成語(Idiom):瞻避(zhān bì)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瞻仰時避開,表示對高尚、偉大的事物或人的敬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瞻避是由“瞻”和“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瞻指向前看,避指躲避。瞻避的意思是在瞻仰時避開,表示對高尚、偉大的事物或人的敬仰之情。它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偉人或偉大事物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瞻避常用于形容對偉人或偉大事物的崇敬之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描述對先賢、名人、偉人的敬仰,也可以用于形容對偉大事物的敬畏之情。例如,當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時,人們會感到非常激動,也會表現出對其的瞻避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瞻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章中。其中有一段話寫道:“憂心忡忡,若有所失。瞻彼淇水,溯洄之情耳。”這段話表達了莊子對淇水的景色的贊美和對它的敬畏之情。后來,人們將“瞻彼淇水”中的“瞻避”引申為對偉人或偉大事物的敬仰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瞻避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瞻”和動詞“避”組成。其中,“瞻”表示向前看、觀看,意味著對偉人或偉大事物的敬仰;“避”表示躲避、避開,表示在瞻仰時的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都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深感瞻避。
2. 學生們在參觀博物館時,對歷史文物表現出了瞻避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瞻避”與對偉人或偉大事物的敬仰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在瞻仰偉人時,由于對其的敬畏之情而不敢直視,從而避開目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敬而遠之”、“敬畏如神”等,來擴展對敬仰和敬畏之情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對老師深感瞻避,因為她總是那么善良和耐心。
2. 小學生:我對爺爺奶奶深感瞻避,因為他們經歷了那么多,給我很多啟發。
3. 初中生:我對馬云老師深感瞻避,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我很敬佩他的聰明才智。
4. 高中生:我對父母深感瞻避,他們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我要好好珍惜。
5. 大學生:我對喬布斯深感瞻避,他是一個創新的天才,他的思維方式對我有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