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洋
成語(Idiom):滂洋
發音(Pronunciation):pāng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勢洶涌,聲勢浩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滂洋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滂字意為水流的聲音大,洋字意為大海。合在一起形容水勢洶涌,聲勢浩大。用來形容事物的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滂洋一詞通常用來形容自然景觀或人的氣勢。例如,形容瀑布的水流聲勢浩大,可以形容人民群眾的聲勢浩大。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氣勢如洪水滔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滂洋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卷七十八·王珣傳》中。故事中,王珣是晉朝的一位官員,他主持修筑水利工程,使得洪水得以治理,水勢洶涌,聲勢浩大。后來,人們用“滂洋”來形容他的工程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滂洋為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滂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大橋修建得滂洋,十分壯觀。
2. 每年夏季,這個瀑布的水流都變得滂洋壯觀。
3. 這場演出的場面滂洋,觀眾們都被震撼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下滂洋的瀑布水流聲勢浩大的場景,或者想象一個人氣勢如洪水滔天的形象,會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水勢洶涌、聲勢浩大相關的成語,如滔滔不絕、波瀾壯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瀑布的水流聲勢滂洋,非常壯觀。
2. 初中生(14歲):他的演講氣勢如洪水滔天,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17歲):這部電影的場面滂洋,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體驗。
4. 大學生(20歲):這個音樂會的聲勢滂洋,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