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康
基本解釋
(1).不安寧。《書·大誥》:“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帝乃憂中國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南史·王鎮之傳》:“ 鎮之 少著清績,必將繼美 吳隱 , 嶺南 弊俗,非此不康也。”
(2).謂患病。 宋 孔平仲 《續世說·讒險》:“ 太宗 自 遼東 還,發 定州 ,在道不康…… 褚遂良 傳問起居, 洎 泣曰:‘圣體患癱,極可憂惶。’”
成語(Idiom):不康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健康、不安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身體或心理狀態不好,不健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身體或心理狀況不好,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狀態不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康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醫學理論中的“康復”概念。康復是指人體恢復健康的過程,而不康則表示相反的狀態,即不健康、不安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 + 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身體不康,需要多休息。
2. 這臺電腦運行速度很慢,狀態不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不康熙帝”,康熙帝是清朝的一位偉大皇帝,他一直保持身體健康,而不康則表示相反的狀態,即不健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康健、康寧等,以擴展對健康與不健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感冒了,所以不康。
2. 初中生:他熬夜學習太多,導致身體不康。
3. 高中生:考試壓力大,心理狀態不康。
4. 大學生:長時間坐著不動,身體變得不康。
5. 成年人:工作壓力大,容易導致身體不康。
6. 老年人:年紀大了,身體開始不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