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像
基本解釋
(1).畫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遣使審恤之始》:“凡內臣曾奉命審録者,其墓舍輒畫壁寫像於南面,法司堂官隅侍,御史與曹郎引囚聽命於下,以為榮觀。”
(2).鑄像。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蜀中寫像》:“ 蜀 中有良金寫像之事,又不止畫像已也。”
寫像(xiě xiàng)
發音:xiě xiàng
基本含義:指事物在形象、性質、特點等方面相似或相仿。
詳細解釋:寫像是指事物之間在形象、性質、特點等方面相似或相仿。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物的相似之處。寫像通常是通過比較來揭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從而使人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特點。
使用場景:寫像常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散文等場景中,用來描繪事物的相似之處,以增強表達的效果。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來形容人物的相似之處。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其中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里的“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就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比喻人物的相似之處。
成語結構:動賓結構,由動詞“寫”和名詞“像”組成。
例句:
1. 他們兄弟倆長得真是寫像,簡直就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2. 這首詩將大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場景寫得十分寫像。
3. 這幅畫的寫像非常逼真,讓人感覺就像是真的一樣。
記憶技巧:可以將“寫像”這個詞語拆分為“寫”和“像”。想象自己正在寫一篇文章,用文字描繪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從而形成寫像。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寫像”相關的成語,如“神似”、“相像”等,可以加深對比喻和描寫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和我的朋友長得很像,我們是一個寫像。
2. 初中生(13-15歲):這幅畫的寫像非常逼真,讓人感覺就像是真的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文章通過細致的描寫,展現出了人與自然的寫像。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和真實人物之間有很多的寫像,讓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