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杷
基本解釋
農具名。木制的杷子,有齒。《水滸傳》第三二回:“背后十數個人跟著,都拿木杷、白棍。”
成語(Idiom):木杷(mù bā)
發音(Pronunciation):mù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腿腳不靈活,行動不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杷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木”和“杷”兩個字組成。木杷原指一種用木頭做成的假腿,用于替代行動不便的人的腿腳。后來,這個詞語引申為指行動不便、腿腳不靈活的人。在成語中,木杷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不便、缺乏靈活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杷一詞常用于形容老年人或殘疾人行動不便、腿腳不靈活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特定方面的能力或技能不足,行動不靈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杷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農民因為腿腳行動不便,而心中卻有著極大的智慧和才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官員,展現了他的智慧和才能。這個故事中的木杷形象,成為了形容行動不便但內心有智慧和才能的人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杷為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腿腳不靈活,走起路來像個木杷。
2. 盡管他是個木杷,但他在學術上卻有著非凡的造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木杷”這個形象與行動不靈活、缺乏靈活性的人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用木頭做成的假腿,無法像正常腿一樣靈活自由地行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和其他相關的成語和故事,以豐富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腿像木杷一樣,走起路來很困難。
2. 初中生:他的運動能力不好,總是被同學們嘲笑說是個木杷。
3. 高中生:盡管他在學術上很出色,但他的社交能力卻像木杷一樣不靈活。
4. 大學生:他的英語口語水平不太好,有點像個木杷。
5. 成人:雖然他在工作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但他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卻像木杷一樣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