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槊
成語(Idiom):盤槊(pán shuò)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胸懷坦蕩,志向高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盤槊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盤指的是盤旋,槊指的是古代的長矛。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胸懷寬廣,志向遠大,意味著他有著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開闊,志向高遠。可以用在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的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大夫孟嘗君在接見客人時,他手持盤旋的長矛,象征著他的胸懷寬廣,志向高遠。后來,人們就用“盤槊”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和志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輕時就立下了志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盤槊之士。
2. 這位科學家思想開闊,是一位真正的盤槊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盤槊”這個成語與“胸懷開闊,志向高遠”聯系在一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盤旋的長矛,代表著他的胸懷寬廣,志向遠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志向、抱負相關的成語,如“壯志凌云”、“志同道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成為一個盤槊之士。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成為一個有盤槊之志的人。
3. 高中生:我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成為一個真正的盤槊之才。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創造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成為一個有盤槊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