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盞子
成語(Idiom):掉盞子 (diào zhǎnzi)
發(fā)音(Pronunciation):diào zhǎn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說話或做事時失言、失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掉盞子源自民間故事,盞子是古代一種用來盛酒的容器,掉盞子指的是酒杯掉落并摔碎。成語掉盞子比喻說話或做事時失言、失態(tài),失去了應有的自控和沉穩(wěn)。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掉盞子常用于形容在重要場合或關鍵時刻失言、失態(tài)的情況,如會議、演講、面試等。也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別人的失言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掉盞子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種流傳較廣的版本是:古時候有一位官員在宴會上喝酒時,不慎將手中的酒杯掉落并摔碎,宴會上的人都非常驚訝。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比喻說話或做事時失言、失態(tài)。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試時掉了個盞子,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 演講時不要掉盞子,要注意措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掉盞子與說話失言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重要場合掉落酒杯并摔碎,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掉盞子相關的成語,如掉以輕心、掉以輕心、掉以輕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班級表演中掉了個盞子,大家都笑了。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在講臺上掉了個盞子,整個教室都安靜了下來。
3. 高中生(16-18歲):在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上,代表國家的學生掉了個盞子,引起了一片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