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附
成語(Idiom):俛附(fú f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ú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低頭順從,卑躬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俛附是指低頭順從,屈從服從的意思。形容一個人對權勢強大的人或者勢力順從、屈服,不敢違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權勢強大的人面前,表現(xiàn)得非常順從、屈服,不敢有任何反抗的舉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俛附”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公使季札如楚,楚人囚之,而使人告于襄子曰:‘晉國大夫囚季札,請以救之,敢望諸?’襄子如晉,見于晉侯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請以救之,敢望諸?’晉侯對曰:‘寡人之臣有罪而囚之,寡人之事也。’襄子辭而去。公問之,對曰:‘君使臣如楚,楚人囚之,告于君,君辭而去,臣不知所以報楚人。’公曰:‘報之以直。’卒如楚。楚人又囚之,使人告于襄子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請以救之,敢望諸?’襄子如晉,見于晉侯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請以救之。’晉侯對曰:‘寡人之臣有罪而囚之,寡人之事也。’襄子曰:‘然則寡人之臣有罪于楚,楚人囚之,寡人敢不救乎?’晉侯曰:‘寡人之臣有罪于楚,楚人囚之,寡人敢不救乎?’襄子曰:‘晉人囚寡人之臣,寡人敢不救乎?’晉侯曰:‘然則行之。’襄子辭而去。公歸,曰:‘君使臣如楚,楚人囚之,告于君,君辭而去,臣不知所以報楚人。’公曰:‘報之以直。’卒如楚。”這個故事講述了晉國大夫季札被楚國囚禁,襄子兩次為他求情,但晉侯都不肯救助,最后襄子決定自己去救季札,表現(xiàn)出了堅定的立場和正直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權貴面前,他總是俛附順從,不敢有任何異議。
2. 面對壓力,我們不能一味俛附,應該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俛附”聯(lián)想為一個人低頭順從的形象,同時想象一個人被強大的力量壓迫得低下了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權力、順從相關的成語,如“卑躬屈膝”、“卑躬屈節(ji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很嚴厲,同學們都俛附在她的權威之下。
2. 初中生:在家長的壓力下,孩子們不得不俛附順從,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
3. 高中生:面對權威,我們不能一味俛附,應該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