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粥
基本解釋
舊時官方賑災發放的粥。 唐 王維 《請回前任司職田粟施貧人粥狀》:“右臣比見道路之上,凍餒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溝壑。陛下圣慈憐愍,煮公粥施之,頃年以來,多有全濟?!?/p>
成語(Idiom):公粥(gōng zhōu)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粥指的是由公家提供的粥食,比喻公眾共同供養的食物或福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粥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社會的一種制度。在古代,有時會出現天災或戰爭等災害,導致人們生活困難,無法自給自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會設立公粥,為困難群眾提供粥食。公粥成為一種共同供養的食物,象征著社會的團結和互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粥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社會公益事業或集體福利。比如,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提供的免費醫療和教育資源,或者形容一個組織或企業為員工提供的福利待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粥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安撫百姓,他實行了公粥制度,為貧苦百姓提供粥食。這個制度被后人稱為公粥制度,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粥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公家或公眾,“粥”指粥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設立了公粥,為貧困家庭提供免費的食物。
2. 這個組織為員工提供了豐厚的福利待遇,真是一碗好公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公粥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粥食的場景,這個粥食是由公家提供的,象征著共同供養和互助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社會的公粥制度和其他類似的共同供養制度,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每天都會提供免費的早餐,就像是一碗公粥。
2. 初中生:社會上有很多慈善機構,他們為貧困家庭提供了很多公粥。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扶貧力度,讓更多人享受到公粥的福利。
4. 大學生:我們學校設立了獎學金,為優秀學生提供了一碗公粥。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