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米法
基本解釋
明 中葉以后在 江南 實行的田賦征收的改革辦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針對 江南 田賦奇重,負擔不均的現象, 江南 巡撫 周忱 創平米法,沿襲至 清 。其法將正米及耗米合計,科則重的加耗少,科則輕的加耗多,據此規定平米則例,再以平米則例算出應征米糧和銀兩數額。 清 馮桂芬 《與趙撫部書》:“ 明 史載 周文襄 撫 江南 ,召父老問逋稅故,皆言豪戶不肯加耗并征之細民,乃創為平米法,出耗必均。”
成語(Idiom):平米法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mǐ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平米作為計量單位的方法,用來形容計算事物的數量或面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米法是一種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的方法,用來衡量物體的面積或計算事物的數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使用平方米來進行計算或衡量。它可以用來描述一種精確而準確的計算方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非常仔細和謹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米法常常用于描述房地產、建筑、裝修等領域。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購買房屋或進行裝修時,非常注重面積的計算和衡量。此外,平米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對細節和精確度非常重視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米法這個成語的起源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它可能是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平方米作為計量單位而形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平米法逐漸成為一種常用的計量方法,并被用來形容精確計算和謹慎處理問題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米法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漢字的意思分別是“平”、“米”和“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房屋的面積計算非常準確,完全是用平米法。
2. 她在裝修房子時,一直使用平米法來計算材料的需求量。
3. 這個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始終堅持使用平米法進行面積計算和物料配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平米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片平方米的土地上,用米的長度來衡量面積,以此來形容精確計算和謹慎處理問題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平米法的用法和相關知識,可以學習與房地產、建筑、裝修等領域相關的知識。了解不同計量單位的使用方法和計算公式,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平米法的意義和用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平米法算出了教室的面積。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操場使用平米法進行測量和規劃。
3. 高中生:在物理實驗中,我們使用平米法計算了電路板的面積。
4. 大學生:我在進行研究時,使用平米法來衡量實驗室的空間需求。
5. 成年人:我在裝修房子時,使用平米法計算了地板的面積和墻壁的涂料需求量。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平米法這個成語,并在正確的場景中運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