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條螟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非常瘦小、矮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條螟”由“條”和“螟”兩個字組成。“條”指的是細長的形狀,“螟”指的是一種害蟲,兩者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事物非常瘦小、矮小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身材瘦小、矮小,或者形容物體的大小細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條螟”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中:“歲亦不忒,耗螟蠻蠻。”這句詩形容了秦國的歲月不斷流逝,而耗螟則是指害蟲侵蝕禾稼,使禾稼瘦小不堪。后來,人們將“條螟”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瘦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如同條螟一般,瘦小得讓人看不見。
2. 這根木棍又細又長,真是一條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條螟”形象地想象成一條細長的害蟲,爬行在地上,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身材、大小相關的成語,如“矮子看戲”、“瘦骨嶙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長得真像條螟,又瘦又小。
2. 初中生:他練習籃球很久了,但個子矮小,真是一條螟。
3. 高中生:她雖然條螟一般,但在舞臺上舞姿優美,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