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節
基本解釋
◎ 小節 xiǎojié
(1) [small matter]∶無關大局的瑣碎事情或問題
不拘小節
(2) [trifle]∶瑣碎的或微不足道的事情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瑣碎事情) small matter; trifle; minutia
2.{音} bar; measure
詳細解釋
(1).瑣細微末的操守。《荀子·王制》:“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節非也,小節雖是也,吾無觀其餘矣。”《史記·韓長孺列傳》:“今太后以小節苛禮責望 梁王 。”《宋書·垣護之傳》:“ 護之 少倜儻,不拘小節。” 清 顧炎武 《與李中孚書》:“斤斤焉避其小嫌,全其小節。”
(2).小事;細節。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志文不可冗》:“ 東坡 為 張文定公 作墓志銘,有答其子 厚之 一書云:‘志文路中已作得太半……然書大事略小節,已有六千餘字,若纖悉盡書,萬字不了,古無此例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位姑娘雖是細針密縷的一個心思,卻是海闊天空的一個性氣,平日在一切瑣屑小節上本就不大經心。” 郁達夫 《出奔》:“這些富戶的遷徙程序,小節雖或有出入,但大致總也是刻版式的。”
(3).派往國內一個地區的使者所持的信物。 宋 陳亮 《與章德茂侍郎書》之四:“ 君舉 、 象先 皆將漕,而 徐子宜 又持畿內小節, 正則 亦得 淮郡 近關。”
(4).小骨節。《靈樞經·邪客》:“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5).音樂節拍的段落。樂譜中用一豎線隔開。
(6).文章中的小段落。
木材砍去旁枝留下的小疤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夫琢玉為器者,尚掩微瑕;僝木為輪者,猶藏小節。”
成語(Idiom):小節 (xiǎ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節的事務,也可以指瑣碎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節指的是瑣碎的事務,也可以指微小的事情。形容事情不重要,不值得太過關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可以用來形容瑣碎的工作、瑣碎的細節或者不重要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形容淮陰侯劉邦對待瑣碎事務的態度。后來,小節逐漸演變為指瑣碎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把小節放在心上,總是專注于大事。
2. 這些小節不值得我們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3. 在解決大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處理好小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節”與“瑣碎的事情”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可以將小節想象成一堆瑣碎的細節,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小節相關的成語,如“一絲不茍”、“細枝末節”等,加深對瑣碎事務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完成了所有的小節,然后開始做作業。
2. 初中生:老師交給我們一些小節的任務,讓我們學會分配時間。
3. 高中生:我每天都把小節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大任務。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需要學會處理各種瑣碎的小節,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