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盲人捫燭
發音(Pronunciation):máng rén mén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沒有眼睛卻摸黑找東西,形容盲目行動,沒有根據和方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盲人捫燭,語出《后漢書·班超傳》,原文為“盲者援燭,照彼猛虎”,意思是盲人握著蠟燭,去照亮那只兇猛的老虎。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比喻沒有眼睛卻摸黑找東西,形容盲目行動,沒有根據和方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沒有根據和方向,盲目行動,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超傳》的故事中,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西域征戰時,帶領部隊穿越沙漠,有一次遇到了一只兇猛的老虎。班超沒有退縮,反而握著蠟燭去照亮老虎,最終成功擊敗了老虎。后來,人們用“盲人捫燭”這個成語來形容沒有眼睛卻摸黑找東西,盲目行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盲人捫燭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動詞”,其中“盲人”是形容詞,表示沒有眼睛的人;“捫燭”是動詞短語,表示摸黑找東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前沒有做準備就去參加了,真是盲人捫燭。
2. 這個計劃沒有任何依據和方向,完全是盲人捫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盲人捫燭”與一個盲人在黑暗中摸索著照亮周圍的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無的放矢”、“螳臂當車”等,來拓寬對盲目行動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黑暗中沒有眼睛也沒有手電筒,就像盲人捫燭一樣,不知道往哪里走。
2. 初中生:我覺得他的決定太冒險了,沒有經過仔細考慮,簡直就是盲人捫燭。
3. 高中生:他在投資時沒有做充足的調查和分析,結果虧損了一大筆錢,真是盲人捫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