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腰
基本解釋
中段;中部。 唐 元結 《與何員外書》:“帶聯后縫,中腰前繫?!?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有腰有危亭,前對紺壁舉。”《元史·天文志一》:“窺衡長五尺九寸四分,廣厚皆如環,中腰為圓竅,徑五分,以受樞軸?!?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三章三:“ 希臘 建筑家往往把石柱的中腰雕得比上下較粗壯,以彌補這種細弱的錯覺。”
刺中腰部?!杜f唐書·契苾何力傳》:“ 太宗 征 遼東 ,以 何力 為前軍總管,軍次 白崖城 ,為賊所圍,被矟中腰?!?/p>
成語(Idiom):中腰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身體直立,腰部保持挺直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腰是形容一個人站立時,腰部不彎曲,保持挺直的姿勢。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身體姿態端正,態度堅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站立時的儀態端莊,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堅定、不屈不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晉國的文公想要攻打齊國,但他的大臣們都不敢支持他的決定,只有一個叫做中行犯的大臣站出來支持他。文公非常高興,說中行犯“中腰立于朝”,意思是他站得直挺挺,態度堅定。從此以后,中腰這個成語就成為了形容一個人站立時姿態端正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中”表示中間的位置,“腰”表示腰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講臺上,中腰挺立,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課。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中腰一樣堅定不移地迎接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腰”與一個人站立時的姿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站得直挺挺的樣子,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姿態和態度相關的成語,例如“挺胸抬頭”、“筆直如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老師中腰站在講臺上,覺得他很厲害。
2. 初中生:運動員比賽時要保持中腰的姿勢,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揮。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像中腰一樣堅定不移地迎接挑戰,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