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詬
成語(Idiom):歐詬
發音(Pronunciation):ōu g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惡劣、粗鄙、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歐詬是由“歐”和“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歐”意為言辭粗鄙、惡劣,而“詬”則指責、譏諷。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辭惡劣、粗鄙、無禮的行為或言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歐詬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辭粗鄙、惡劣、無禮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辭,或者形容某人對他人的攻擊性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歐詬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禮記·王制》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講述了一個國君在聽到自己的臣子說話時,臣子的言辭粗鄙,惡劣無禮,國君非常生氣,便用“歐詬”來形容臣子的言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言辭粗鄙、惡劣、無禮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如此歐詬,完全沒有禮貌。
2. 這位演講者用了很多歐詬的話語,激起了觀眾的不滿。
3. 不管多么生氣,也不能用歐詬的言辭傷害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歐詬”讀作“偶狗”,聯想到一只粗鄙、惡劣的狗,用來形容人的言辭粗鄙、惡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言辭、禮貌相關的成語,如“言之鑿鑿”、“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太歐詬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不要使用歐詬的言辭,要禮貌待人。
3. 高中生:在辯論中,使用歐詬的言辭是不明智的,會失去觀眾的支持。
4. 大學生:我們應該用理性的論述,而不是歐詬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