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株
基本解釋
指 秦始皇 所封 泰山 五大夫松。五大夫為 秦 官名,第九爵,后人誤以為封五株松樹,遂有此稱。 唐 陸贄 《禁中春松》詩:“愿符千載壽,不羨五株封。” 宋 王令 《大松》詩:“卻笑五株喬岳下,肯將直節事 秦嬴 !”參見“ 五大夫 ”。
成語(Idiom):五株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顆樹木,比喻五個人或五個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五株”源自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原文是“五株檀樹”。這句話中的“五株檀樹”是指五個檀木樹,形容五個人或五個事物的珍貴和重要。后來,人們簡化了成語為“五株”,但其含義沒有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五個人或五個事物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五個人或五個事物的珍貴和稀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25年,魯國國君昭公在位期間,曾經親自去山林中觀賞五株檀樹。當時,檀樹非常珍貴,所以昭公特意前往觀賞。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五株檀樹”作為成語,用來形容五個人或五個事物的珍貴和重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五個人都是公司的核心骨干,可以說是公司的五株。
2. 這五株珍貴的樹木在整個園林中獨一無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五株”與“五個人或五個事物的重要性”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五個人或五個事物圍繞著五棵樹的形象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珍貴、重要相關的成語,如“三綱五常”、“百里挑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五顆蘋果都是紅彤彤的,真好看,就像五株一樣。
2. 初中生:這五個人都是我們班的優秀學生,可以說是我們班的五株。
3. 高中生:這五個學科都是我最擅長的,可以說是我的五株。
4. 大學生:這五個項目都是我們團隊的核心項目,可以說是我們團隊的五株。
5. 成年人:這五個朋友都是我最信任的,可以說是我的五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