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襕
基本解釋
古時士人的服裝。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蘇,傾首微笑而去。” 宋 葉適 《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詩:“白襴已回施,黃氅猶索錢。”《宋史·輿服志五》:“近年品官緑袍及舉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請禁之。”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烏紗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帶傲黃鞓。” 王季思 校注:“《元史·輿服》記:‘ 宣圣廟 執事,儒服,軟腳唐巾,白襴插領,黃鞓角帶,皂鞾。’白襴二句,正寫當時儒服。”
成語(Idiom):白襕(bái lín)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衣服潔白如新,沒有玷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襕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白意為潔白無瑕疵,襕則是指衣服的襟領。白襕用來形容人的衣服干凈整潔,沒有被污染或破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襕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端莊整潔,或者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純潔。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儀表整潔,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襕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他在朝廷中表現出色,為人正直,衣著整潔,被譽為“白襕李斯”。這個成語由此衍生而來,用來形容人的衣著整潔,品德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穿著白襕,給人一種干凈整潔的感覺。
2. 她的品德高尚,像一件潔白如新的白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李斯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李斯穿著一件潔白如新的白襕,表現出色,為人正直的形象,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儀表整潔、品德高尚相關的成語,如“一表人才”、“德高望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新校服潔白如新,就像一件白襕一樣。
2. 初中生:老師總是穿著整潔的白襕上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高中生:品德高尚的人就像一件潔白如新的白襕,給人以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