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貴三公
基本解釋
泛指權貴顯宦。 清 吳偉業 《鴛湖曲》:“歡樂朝朝兼暮暮,七貴三公何足數。”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成語(Idiom):七貴三公
發音(Pronunciation):qī guì sān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官員貴重,權勢顯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貴指的是七位最高貴重的官員,三公指的是三位最高的官員,合起來表示官員地位崇高,權力極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員的地位高峻,權力顯赫,或用來表示某個團體或組織內部權力架構的高層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起源。戰國時期,齊國的平原君虞卿在擔任宰相期間,七位貴族子弟相繼被任命為官員,三位公子也被任命為重要官職,因此形成了“七貴三公”的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七”、“貴”和“三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就像是七貴三公,權力巨大。
2. 在這個組織中,只有七貴三公才能做出重要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貴三公看作是一個官員的等級制度,其中七貴代表較低的官職,三公代表更高的官職。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與齊國平原君虞卿的故事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官制和官僚體系,了解不同官職的權力和職責。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在公司里是七貴三公,他每天都要做很多重要的決策。
2. 初中生:在古代,七貴三公是最高的官員,他們的權力非常大。
3. 高中生:這個組織的七貴三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們負責制定重要政策。
4. 大學生:在公司里,七貴三公是最高決策層,他們的決策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