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決
基本解釋
◎ 議決 yìjué
[resolve after deliberation;pass a resolution] 討論后作出決定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resolve after deliberation; pass a resolution
詳細解釋
亦作“ 議決 ”。議論并作出決定。《漢書·酷吏傳·田延年》:“會 昭帝 崩, 昌邑王 嗣位,淫亂, 霍將軍 憂懼,與公卿議廢之,莫敢發(fā)言。 延年 按劍,廷叱羣臣,即日議決,語在 光 傳。”《新唐書·太宗紀》:“壬子,命中書門下五品以上及尚書議決死罪。” 梁啟超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第一章第一節(jié):“然改正案非經(jīng)國會之議決,不能有效。” 許地山 《危巢墜簡·解放者》:“原先議決的是在這兩區(qū)先后舉行。”
見“ 議決 ”。
議決(yì jué)
發(fā)音:yì jué
基本含義:指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來決定或確定事情的結果。
詳細解釋:議決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議”表示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來達成共識,第二個字“決”表示做出決定或確定事情的結果。議決的含義是指通過集體討論、辯論等方式來決定或確定事情的結果。
使用場景:議決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集體討論、辯論等過程中最終達成的決定或結果。它可以用來形容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等集體組織中的決策過程,也可以用來描述家庭、朋友圈等小范圍的集體討論決策。
故事起源:《左傳·昭公五年》記載了一個關于議決的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國君昭公對國家政務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策。于是,他把國家大事交給了大臣們討論議決。經(jīng)過大臣們的集體討論,最終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使魯國得以安定。這個故事形成了“議決”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此成語的結構為動賓短語,第一個字“議”為動詞,“決”為動詞的賓語。
例句:
1. 在會議上大家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最終議決通過了這項重要決議。
2. 這個問題很復雜,我們需要集體討論,共同議決。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參與討論的成員,經(jīng)過集體討論最終做出決策的過程。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決策相關的成語,如“決策艱難”、“決斷如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級開會討論了一件事情,最后大家議決決定去動物園參觀。
中學生:學校組織了一次辯論賽,同學們在激烈的討論后議決出了最佳辯手。
大學生:學生會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討論,最終議決通過了舉辦一場文藝晚會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