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侯
基本解釋
(1).諸侯之長。《左傳·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 杜預 注:“元侯,牧伯。” 孔穎達 疏:“牧是州長,伯是二伯,雖命數不同,俱是諸侯之長也。”《國語·魯語下》:“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 韋昭 注:“元侯,大國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諤 《送張郎中赴鳳翔府幕》詩:“仙郎佐氏謀,廷議寵元侯。” 唐 杜牧 《中丞業深韜略志在功名》詩:“八部元侯非不貴,萬人師長豈無權。”
成語(Idiom):元侯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職高位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元侯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元”指的是封建時代的官職“元帥”,意為最高軍事指揮官;“侯”指的是封建時代的官職“侯爵”,意為封地的統治者。元侯一詞合起來表示官職高位的人,多指權力和地位高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元侯一詞多用于形容權位高的官員、領導或者有很高地位的人。可以用來稱贊某人在職位上的卓越表現,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權力和地位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元侯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封建社會。在古代,元帥是最高軍事指揮官,侯爵則是封地的統治者。而元侯一詞則是將這兩個官職合并起來,形容官職高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政府工作多年,終于成為了元侯。
2. 這位企業家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成為了商界的元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元帥和侯爵這兩個官職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元帥和一個侯爵并肩站在高位上,象征著權力和地位的高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和地位相關的成語,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高在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長大了要當元侯,保護國家!
2. 小學生:爸爸是公司的元侯,每天都很忙。
3.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是個元侯,大家都很尊敬他。
4. 高中生:他在學校的社團里是個元侯,組織了很多活動。
5. 大學生:他在學術界是個元侯,發表了很多重要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