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樸
成語(Idiom):遲樸(chí pǔ)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p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遲鈍、木訥、不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樸是由“遲”和“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思維遲緩、反應遲鈍、行動不靈活。形容人的思維、行動遲緩,不夠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遲樸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點,常用于貶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反應遲鈍,思維不敏捷,行動不靈活。比如,你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時思考緩慢,行動拖沓不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樸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外篇·德充符》:“君子之道,五常存心,五教施行。故不遲樸。”在莊子的哲學思想中,遲樸是指人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行動,不拖延,不遲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樸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容一個人的思維遲緩、行動不靈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雖然聰明,但思維遲樸,需要多加培養。
2. 他雖然有才華,但因為性格遲樸,很少有突出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遲樸與遲緩、不靈活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遲樸相關的成語,如“遲鈍”、“遲疑”等,以擴展對遲樸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做事遲樸,經常需要老師的提醒才能完成任務。
2. 初中生:這個同學雖然成績不錯,但是在班級活動中總是遲樸,不夠積極參與。
3. 高中生:他的思維遲樸,解題速度總是比其他同學慢一步。
4. 大學生:這個學生雖然聰明,但是在實踐中總是遲樸,需要更多的實踐鍛煉。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