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虜
基本解釋
◎ 北虜 běilǔ
[Northern Wei Dynasty] 對北魏的蔑稱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齊·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
古代對北方 匈奴 等少數民族的蔑稱。《后漢書·袁安傳》:“ 憲 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還有海否?若果有之,則中國與北虜亦在海中矣。”《清史稿·阿哈出傳》:“復勅戒 李滿住 等毋為北虜誘?!?/p>
成語(Idiom):北虜
發音(Pronunciation):běi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北方的敵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來自北方的敵人,也可泛指外來侵略者或敵對勢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北方的敵人或外來侵略者,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敵對勢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虜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用來指代北方的敵人,特指北方的少數民族侵略者。后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泛指外來侵略者或敵對勢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北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軍隊已經擊退了北虜的進攻。
2.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抵御外來的北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北虜”這個詞與北方的敵人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北方的敵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歷史事件,如中國古代的北方民族侵略,以及其他國家的外來侵略歷史,以加深對“北虜”這個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北虜來了,我們要團結起來保衛家鄉!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上,中國曾經多次抵御北虜的侵略。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電影講述了我國古代抵御北虜侵略的英雄故事。
4. 大學生及以上:我們應該警惕外來勢力的滲透,避免成為北虜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