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勢
基本解釋
猶馀勢。 宋 王安石 《九井》詩:“餘聲投林欲風雨,末勢卷土猶溪坑。”
末勢(Mò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mò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發展到最后階段,力量已經衰弱或趨向滅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勢是由“末”和“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末”意為末尾、最后,“勢”指力量、勢力。末勢一詞形象地描繪了事物發展到最后階段力量的衰弱或趨向滅亡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種力量、勢力、事物或個人在發展過程中趨于衰敗或滅亡的狀態。可以用來描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中的衰退或沒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昭公和晉國文公的一次會面。昭公在會面時態度傲慢,表現出對晉國勢力的輕視。文公以“末勢”來形容昭公的齊國,意味著齊國已經走到了衰退的邊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處于末勢,需要采取措施挽救。
2. 他的事業已經走到了末勢,再沒有任何希望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末勢”與“末日”聯系在一起,因為末勢意味著事物走向滅亡的最后階段,就像末日一樣。這樣的聯系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末勢相關的成語,如“末路”、“末梢”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只小鳥的翅膀受傷了,已經飛不動了,它的末勢來了。
初中生:這個家族經歷了幾代人的經營,如今已經走到了末勢,只能靠外界援助維持。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處于末勢,需要采取緊急措施扭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