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哀鴻遍地(āi hóng biàn dì)
發音(Pronunciation):āi hóng bià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哀傷之聲遍布四野,大量人民受苦受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戰亂、災難等導致大量人民流離失所,生活艱難,哀傷之聲遍及各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亂、災難等情況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鄉者有善詩者,以哀鴻遍地之言見。”據考證,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用來形容戰亂時期人民的悲苦遭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哀鴻遍地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名詞+動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使得那個國家哀鴻遍地,無數人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2. 那場自然災害使得整個城市哀鴻遍地,人們無家可歸,生活無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哀鴻遍地與戰亂、災難等悲慘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相關成語和詞語,如“流離失所”、“水深火熱”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使得人們的家園變成了哀鴻遍地,他們失去了溫暖的家。
2. 初中生:那場大地震導致整個城市哀鴻遍地,人們紛紛逃離,尋找安全的地方。
3. 高中生: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許多次戰爭,使得無數人的家園變成了哀鴻遍地,他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