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筆
成語(Idiom):屈筆
發音(Pronunciation):qū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文章、書法時,由于受到環境、條件等的限制而遭到抑制或受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筆一詞形象地表達了寫作或書法時受到限制或挫折的狀態。屈筆可以指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者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書法作品,當作品受到限制或受挫時,筆畫可能會變得僵硬或不流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屈筆成語常用于描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遭遇困難、受到限制或受挫的情況。它可以用來表達個人在創作時的困惑和無奈,也可以用來批評環境或條件對創作的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記載,當時齊國的大夫鮑郢在寫作時受到了限制,無法暢所欲言。于是他寫了一篇文章,文章開頭寫道:“郢有屈筆之病。”這個故事成為了屈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屈筆由兩個漢字組成,屈表示屈曲、彎曲,筆表示寫作或書法的工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嚴格的規定下,作家們的靈感屈筆難伸。
2. 他的書法水平很高,但是在受到挫折時,他的作品也會出現屈筆的跡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屈筆”這個成語與寫作或書法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寫作時遇到困難或受到限制,無法暢所欲言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了解更多關于寫作或書法中的限制和挫折的情況,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時遇到了很多困難,感覺自己的筆被屈筆了。
2. 初中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屈筆,無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3. 高中生:面對嚴格的考試要求,我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些屈筆,無法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我常常會感到自己的思路被限制,覺得自己的筆被屈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