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河燈
成語(Idiom):放河燈(fàng hé dēng)
發音(Pronunciation):fàng hé d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河流或水域中放置漂浮的燈籠,象征祈求平安和幸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放河燈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俗活動,人們將裝有蠟燭或燈泡的燈籠放在水上漂流。這個成語比喻放任自流、不加管束,也可以表示祈求平安和幸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放河燈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組織在處理事情時不加管束、放任自流的狀態。也可以用來表達祈求平安和幸福的愿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放河燈源自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燈籠節,燈籠節是中國農歷正月十五的一個重要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放河燈,祈求家庭平安、事業順利。成語“放河燈”由此而來,成為形容放任自流、不加管束的狀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放+河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團隊成員的工作情況從不過問,完全放河燈。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放河燈,導致了內部管理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放河燈的場景,將燈籠放在水上漂流,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成語和民俗活動,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放河燈的時候,許了一個愿望。
2. 初中生:他總是不管不問,就像放河燈一樣。
3. 高中生:放河燈是我們家鄉的傳統活動,我希望能繼續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