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
基本解釋
太平。謂時世安寧和平。《詩·周頌·維天之命序》:“維天之命,大平告 文王 也。”《莊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謀不用,必歸其天,此之謂大平,治之至也。”
成語(Idiom):大平
發音(Pronunciation):dà p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局勢平穩,沒有動蕩或波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大指的是廣大、寬闊,平指的是平穩、平靜。大平的基本含義是形容局勢平穩,沒有動蕩或波動。它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社會、家庭或個人的平靜和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平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穩定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政局平穩,沒有內亂或戰爭;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社區或家庭的和諧,沒有紛爭或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文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1年,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去世,他的兒子莊公繼位。莊公年幼,國內有一些人想趁機篡位,導致國家局勢動蕩不安。莊公的母親孟姜女派人去找當時在晉國的國君晉文公,請求幫助。晉文公得知情況后,立即派兵前往齊國,平定了內亂,使得局勢恢復穩定。莊公非常感激晉文公的幫助,于是寫了一篇《大平頌》來贊美晉文公的功績。后來,人們用“大平”來形容國家局勢的穩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歷了戰爭和動蕩,現在終于實現了大平。
2. 他一直努力工作,希望能夠給家人創造一個大平的生活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大海平靜”類比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大海非常平靜,沒有一絲漣漪,就可以聯想到大平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大同小異、大同小異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學校里的同學們都能友好相處,讓我們的班級變得大平。
2. 初中生:只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我們才能夠安心學習,實現大平。
3. 高中生:國家的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局勢,才能實現大平。
4. 大學生:在大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可以更加安全地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