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徹
基本解釋
詳盡上報。《北史·李彪傳》:“因緣此事,臣遂心疑有濫。知其威虐。猶謂益多損少,故不以申徹,實失為臣知無不聞之義。”
成語(Idiom):申徹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c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透徹,徹底明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申和徹分別有“清楚”、“明白”的意思。申徹表示對問題或事情完全透徹理解,并且沒有任何疑問或疑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徹常用于描述對某種知識、情況或問題的深入理解。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主題有著全面的了解,或者表示某個觀點或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申徹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的意義和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有所體現。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學說,強調通過學習和思考來獲得對事物的真正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徹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申”作為動詞,表示“清楚”、“明白”,而“徹”作為動詞的賓語,表示“透徹”、“完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申徹地分析了一番,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2. 這本書的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描述非常申徹,讀者能夠獲得全面的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申徹。例如,可以將申徹與“深入挖掘”、“徹底了解”等概念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場景,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申徹,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古代哲學著作或參考成語詞典來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經過努力,終于申徹地理解了這個難題。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講解得非常詳細,我們都申徹地理解了這個數學公式。
3. 高中生(16-18歲):通過閱讀原著,我對這本小說的主題有了申徹的理解。
4. 大學生(19-22歲):在研究生導師的指導下,我對這個研究課題有了申徹的認識。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