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議
成語(Idiom):赍議(jī y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赍議指的是將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奉獻給上級或領導,以期能夠為國家或組織做出貢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赍議的“赍”字意為攜帶、奉獻,“議”字意為意見、建議。赍議是指將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攜帶并奉獻給上級或領導,希望通過自己的貢獻為國家或組織做出一份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赍議常常用于形容人們積極參與國家或組織的事務,主動向上級或領導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為國家或組織的發(fā)展做出貢獻。這個成語在工作、學習、社交等各個場景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赍議這個成語源于《左傳·宣公十一年》。當時,齊國大夫顏淵對國君宣公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并希望能夠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宣公非常欣賞顏淵的赍議精神,因此將其記錄了下來,并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赍議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赍議,為公司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2.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勇于赍議,為國家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赍”字理解為攜帶、奉獻的意思,將“議”字理解為意見、建議的意思,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赍議相關的成語,如“赍糧憂國”、“赍志而不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赍議給校長,提出讓學校增加更多的課外活動的建議。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組織了一個赍議活動,大家都積極參與,向班主任提出了一些建議。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經常赍議給校長,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