餽賜
成語(Idiom):餽賜(kuì cì)
發音(Pronunciation):kuì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贈送財物或禮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餽賜指贈送財物或禮物,表示對他人的慷慨和慷慨解囊。這個成語中的“餽”指飯食,是古代君主賜給臣子的食物,后來引申為財物或禮物的贈送。而“賜”則表示贈送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餽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的行為。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慷慨地給予他人幫助、贈送禮物或捐款等。這個成語常用于贊揚他人的慷慨和善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餽賜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左傳》。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楚國的追殺,流亡到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齊桓公非常喜歡重耳,對他十分慷慨。一天,齊桓公看到重耳飲酒時非常痛苦,就問他為何如此痛苦。重耳回答說他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飯可吃。齊桓公聽后非常愧疚,立即賜給他飯食,表示自己的慷慨。后來,人們就用“餽賜”來形容慷慨解囊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餽賜這個成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餽賜貧困的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 這位慈善家餽賜了大量的捐款給救災機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餽賜”這個成語與“慷慨解囊”這個詞語進行聯想,因為它們都表示慷慨贈送財物或禮物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贈禮文化以及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助了同學們做作業,老師餽賜了我一顆小星星。
2. 初中生:在社區義賣活動中,我餽賜了自己的舊書給需要的人。
3. 高中生:我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餽賜了愛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捐贈了教育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