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火
基本解釋
(1).古代邊塞夜間舉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謂之傳火。《墨子·號令》謂:“晝則舉烽,夜則舉火?!薄?a href="/r_ci_36e92222c889262004935d5f5fd945e0/" target="_blank">墨子·雜守》:“亭一鼓,寇烽、驚烽、亂烽。傳火以次應之,至主國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舉,則五鼓傳,又以火屬之,言寇來者多少?!?唐 戴叔倫 《和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詩:“古戍陰傳火,寒蕪曉帶霜。”
(2).舊時寒食節禁煙后重行舉火。古代宮中取火以賜近臣,再傳遞民家,故稱。 宋 周邦彥 《水龍吟·梨花》詞:“傳火樓臺,妒花風雨?!?明 葉彌廣 《雨中清明》詩:“風俗久虛傳火事,郊原又負踏青行?!?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記》詩:“暖隨榆柳初傳火,象衍魚龍漸泮水?!?/p>
成語(Idiom):傳火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遞火種,傳播知識或技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火是一個比喻,它的本意是指將火種傳遞給別人,讓火繼續燃燒。在引申義中,傳火指的是傳遞知識、技術、經驗等,使其得以傳承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火常用于描述人們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或技術傳授給他人,以促進知識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在教育領域中,老師教授學生知識,幫助他們成長;在職場中,前輩傳授經驗給后輩,幫助他們提升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舜的賢明君主,他希望能將自己的治國經驗傳承給后人,以使國家得以長治久安。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將自己的治國經驗寫成書,傳授給了他的繼任者禹。禹接受了舜的教誨,并在治理國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故事象征著傳火的精神,即將知識傳承給后人,使其受益并繼續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火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傳”和“火”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還傳火精神。
2. 在職場上,我們應該互相傳火,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傳火。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傳火者,將火種傳遞給他人,幫助他們燃起自己的知識之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傳火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度和傳統的教育文化。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傳火相關的成語,如“傳經送寶”、“傳道授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傳火給我們,讓我們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小學生:我的爺爺是一位老師,他一直在傳火,幫助我們學習。
3. 初中生:老師傳火的方式很有趣,讓我們對學習更加感興趣。
4.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傳火給更多的人,讓他們受益。
希望這個關于“傳火”詞語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