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俗
狎俗(xiá sú)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談舉止不莊重,輕佻放蕩,不拘禮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狎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狎意為親近、親昵,俗意為庸俗、輕佻。狎俗指的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不莊重,輕佻放蕩,不拘禮法,常常與不良的習慣和道德行為相聯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狎俗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得體,不符合禮儀規范的情況??梢杂迷谥S刺、批評或警示他人言行不端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狎俗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齊策一》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狎鷗的人,他以輕佻的言行舉止而聞名于世。有一天,狎鷗去拜訪齊國的大夫晏嬰,晏嬰不為所動,對他說:“你這樣狎俗的人,怎么能夠得到人們的尊敬呢?”狎鷗聽后深感慚愧,從此改正了自己的不良習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狎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狎意為親近、親昵,俗意為庸俗、輕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狎俗不堪,沒有一點教養。
2. 她的輕佻放蕩的舉止被大家視為狎俗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狎俗這個成語與輕佻、庸俗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言談舉止輕佻放蕩,穿著庸俗的服裝,從而記住狎俗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行舉止相關的成語,如言行不由衷、言行一致等,以加深對言行舉止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言行舉止狎俗,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她的輕佻舉止被同學們認為是狎俗的表現。
3. 高中生:我們應該避免狎俗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
4. 大學生:他的言談舉止不得體,被認為是狎俗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