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德
成語(Idiom):揆德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揆德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評估、判斷一個人的德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揆德由兩個字組成,揆(kuí)意為評估、判斷,德(dé)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道德。揆德的意思是通過評估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他的品德和道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揆德常用于描述評價一個人的德行,可以用于表揚或批評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例如,可以說某人揆德高尚,表示他的品德非常好;也可以說某人揆德不佳,表示他的品德有所欠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揆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由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思想家鄒衍創造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鄒衍曾經在齊國做官,他對于評估一個人的德行非常重視。有一次,他在齊國宴會上遇到了一個很有名望的官員,但是這個官員的品德卻很差。鄒衍對此感到非常氣憤,于是他在宴會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希望這個官員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人的德行和道德,但是這個官員卻無法回答。鄒衍對他的回答感到非常失望,從而創造了揆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評估一個人的德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揆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揆和德分別是形容詞和名詞。在句子中,德可以作為主語或賓語,揆作為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揆德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
2. 這個官員的揆德不佳,不適合擔任重要職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揆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用手指揉捏一塊美玉,來評估它的質量和價值。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揆德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揆德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德行和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揆德,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揆德,不僅要關心自己的成績,還要關心他人的感受。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揆德,選擇正確的道德和價值觀來引導自己的行為。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揆德,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