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撈
成語(Idiom):采撈(cǎi láo)
發音(Pronunciation):cǎi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采集、撈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采集、撈取有價值的東西或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獲取知識、情報或財富等方面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采撈的故事。相傳,孟子曾與荀卿一起游覽山水之間,看到一位漁夫在池塘中撈魚。孟子問漁夫:“你每天都在這里撈魚嗎?”漁夫回答:“是的,我每天都來撈魚。”孟子接著問:“那如果你不來撈魚,你會餓嗎?”漁夫笑著說:“我家里有足夠的儲備,不來撈魚也不會餓?!泵献勇牶笊钏?,意識到漁夫只是為了娛樂而撈魚,并無真正的需求。于是,孟子用這個故事來比喻那些只會貪圖一時的享受,而不思進取、不采取實際行動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采”和動詞“撈”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圖書館里采撈了大量的資料,為寫論文做準備。
2. 這個調查員采撈到了一些重要的線索,有助于案件的破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采撈”聯想為在水中采集有價值的東西??梢韵胂笞约赫驹诔靥吝?,用網撈取著金光閃閃的魚群,表示獲取到了有價值的信息或財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采撈”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撈月亮”、“撈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去海邊采撈貝殼,收集了一大袋子。
2. 初中生(14歲):他利用互聯網采撈了許多有關科學知識的資料。
3. 高中生(17歲):為了備考,他每天都在圖書館采撈各種參考書籍。
4. 大學生(20歲):在實習期間,她通過采撈新聞線索,成功撰寫了一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