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籍
基本解釋
(1).即六經。《文選·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 李善 注:“六籍,六經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 清 龔自珍 《送夏進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禪家六籍。
成語(Idiom):六籍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種身份或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籍是指六種身份或地位,包括公侯伯子男,這是古代中國的貴族身份分類。六籍也可以泛指各種不同的身份或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籍常用于形容人的身份高貴、地位顯赫,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階層的差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在古代中國,人們的身份和地位是通過封號來區分的,而六籍正是其中的一種分類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漢字之間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身六籍,一直過著優渥的生活。
2. 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六籍,享有特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個身份或地位與“六籍”進行對應記憶,例如:公、侯、伯、子、男,正好對應六個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深入了解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分類。
2. 學習其他與身份和地位相關的成語,如“三公四職”、“九五之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爸爸是六籍,所以他家很有錢。
2. 初中生:在封建社會,六籍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3. 高中生:六籍是中國古代貴族的身份分類方式。
4. 大學生:六籍的出身使他在社會中擁有特權。
5. 成人: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六籍,享受著特殊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