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坐
基本解釋
(1).宴會中間。《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坐,酒酣將出。”《晉書·祖逖傳》:“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
(2).座中;座間。《文選·江淹<擬顏延之侍宴>詩》:“中坐溢朱組,步櫩簉瓊弁。” 呂延濟 注:“中坐,謂座中也。” 唐 李賀 《申胡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 清 納蘭性德 《雨中花·送徐藝初歸昆山》詞:“中坐波濤,眼前冷暖,多少人難語。”
(3).謂放置在當中。 晉 左思 《蜀都賦》:“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賓,金壘中坐,肴槅四陳。”
(4).謂坐在半路上。《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中坐瞰蜿虹,俛伏視流星。” 呂延濟 注:“中坐,半山坐也。”
指星犯帝座。《史記·天官書》:“月、五星順入,軌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誅也。其逆入,若不軌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羣下從謀也。” 裴骃 集解引 晉灼 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禍福之形見也。”
成語(Idiom):中坐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在中間的位置,也可指居中、中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坐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坐在中間位置的人或事物。它可以表示人物在某個活動或群體中處于中間位置,既不偏袒一方,也不偏向另一方。此外,中坐還可以表示某個事物在某個過程或發展中處于平衡、中立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坐常用于形容人物在團隊合作、爭議討論或決策過程中的中立立場。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在某個過程中的平衡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中坐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古代官員坐在官場中間位置的習慣有關。在古代,官員們在會議或座談時,按照職位高低坐在官場中間位置,這個位置被認為是中立、公正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間、中立,而“坐”表示坐在某個位置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團隊中坐得很中,能夠公正地評估各種意見。
2. 這個問題需要一個中坐的人來做出公正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坐”與官員在官場中間位置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坐在會議桌中間的位置,象征著他的中立立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中坐相關的成語,如“中立不倚”、“中庸之道”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的表演中坐在中間位置,大家都能看到我。
2. 初中生:老師把我安排在小組的中坐位置,我要負責協調大家的工作。
3. 高中生:在班會上,我提出了中坐的觀點,希望能夠公平地解決問題。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主席,我要堅守中坐的原則,為全體同學爭取福利。
5. 成年人:在公司的會議上,我選擇了中坐的位置,以保持中立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