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悶
基本解釋
(1).沒有苦惱。多形容遺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易·乾》:“《文言》曰:……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持操豈獨苦,無悶徵在今。” 唐 白居易 《刑部尚書致仕》詩:“全家遁世曾無悶,半俸資身亦有餘。”
(2).詞牌名。即“催雪”。 宋 王沂孫 、 程垓 有此詞,計九十九字。 宋 吳文英 有《催雪》一調,與此全同。參閱 清 萬樹 《詞律》卷十六。
沒有憂煩。《易·乾》:“不成乎名,遯世無悶。” 成玄英 疏:“無悶者,謂逃遯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
成語(Idiom):無悶
發音(Pronunciation):wú m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生悶氣,不生厭煩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心胸開闊,不因瑣事而煩惱,能夠保持平靜和樂觀的心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一個人心胸豁達,不為瑣事所困擾,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悶一詞來源于《淮南子·天文訓》:“夫天地有大志,故無悶也。”意思是指天地有著宏大的志向,因此沒有煩惱。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的心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悶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悶”表示煩悶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遇到困難時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真是個無悶的人。
2. 她對待工作總是充滿熱情,從不生悶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無悶”理解為“無煩惱”,通過將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心煩意亂”、“愁眉苦臉”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樂觀向上,從不生悶氣。
2. 初中生:即使遇到困難,我也能保持無悶的心態,積極面對。
3. 高中生:考試成績不理想也沒關系,我們要保持無悶的心態,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