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憤
成語(Idiom):激憤
發音(Pronunciation):jī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到極點,激動得無法自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激憤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描述一個人因為憤怒或激動而失去理智,無法自控的狀態。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情緒高度激動,以至于無法冷靜思考或控制自己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激憤常常用來描述某人對某種不公正或不道德的行為或事件感到極度憤怒和激動的情緒狀態。這個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場景,例如對于社會不公、虐待行為、欺騙行為等,引起公眾憤怒的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激憤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一位名叫楊修的人物。據說,楊修是東晉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因為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的憤怒,經常發表激烈的言論,激動得無法自控。因此,人們用“激憤”來形容他的情緒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激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激”表示激動、激烈,而“憤”表示憤怒、憤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激憤得無法自控,直接站了起來。
2. 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那個不公正的事件,她激憤地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
3. 這個國家的人民對腐敗行為感到激憤,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激憤”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憤怒而激動得無法自控的情景,將這個形象與詞語“激憤”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激憤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義憤填膺”、“怒發沖冠”等,這些成語也都描述了憤怒或激動的情緒狀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那個欺負小動物的人感到很激憤,覺得他們太殘忍了。
2. 初中生(12-15歲):當我聽到那個不公正的新聞時,我感到非常激憤,決定要為正義發聲。
3. 高中生(15-18歲):對于那些貪官污吏的行為,我感到非常激憤,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