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俯首戢耳
發音(Pronunciation):fǔ shǒu jí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低頭閉耳,形容對外界的事物不關心或不理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俯首戢耳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俯首表示低頭,戢耳表示閉耳。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低頭閉耳的樣子,意味著對外界的事物不關心或不理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些事情不感興趣、不關心或不愿意參與討論。它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重要事情漠不關心、不思進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是“俯首戢耳,如有所失”。這句話形容了當時的秦始皇,他對于外界的意見和建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關心自己的權力和統治。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那些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俯首戢耳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意見總是俯首戢耳,不肯聽取建議。
2. 這個學生對老師的講解完全俯首戢耳,沒有任何反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俯下身子低頭閉耳,不理會周圍的聲音和事物,就可以聯想到俯首戢耳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忽視、不關心相關的成語,如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課堂上遇到了困難,但老師講解時我俯首戢耳,認真聽講。
2. 初中生:我的同桌總是俯首戢耳,對別人的意見不屑一顧。
3. 高中生:我參加了學校的辯論比賽,但對方隊伍的觀點讓我感到不滿,我選擇俯首戢耳,不回應他們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