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虐
基本解釋
指大辟、割鼻、斷耳、宮、黥等五種酷刑。濫用五刑以殘民故謂“五虐”。《書·呂刑》:“ 苗 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 孔 傳:“ 三苗 之主,頑兇若民,敢行虐行,以殺戮無罪,於是始大為截人耳、鼻,椓陰,黥面,以加無辜,故曰五虐。”《北史·隋紀下》:“淫荒無度,法令滋彰,教絶四維,刑參五虐。” 唐 元稹 《郊天五色祥云賦》:“由五常以厚五德,正五刑以去五虐。”
成語(Idiom):五虐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nü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統(tǒng)治者虐待百姓的五種行為,即指食、財、色、刑、勢五個方面對百姓的壓迫和剝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虐是指古代統(tǒng)治者對百姓實施的五種虐待行為。其中,“食虐”指統(tǒng)治者不合理地征收過重的賦稅,導致百姓無法維持基本生活;“財虐”指統(tǒng)治者以權(quán)謀私,貪污受賄,使百姓貧困;“色虐”指統(tǒng)治者縱欲無度,強取豪奪,侵害百姓的妻女;“刑虐”指統(tǒng)治者濫用刑罰,虐待百姓,使其受盡煎熬;“勢虐”指統(tǒng)治者濫用職權(quán),任意妄為,使百姓無法獲得公正對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統(tǒng)治者對百姓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人對弱勢群體的欺壓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虐一詞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種種手段來壓迫百姓,以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后來,這五種虐待行為被總結(jié)為“五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形容詞“五”和動詞“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國王以食、財、色、刑、勢五虐百姓,引發(fā)了一場百姓的起義。
2. 這家公司對員工進行食虐,讓他們無法維持基本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虐的發(fā)音“wǔ nüè”與“午餐”進行聯(lián)想,午餐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吃的,而五虐則是指統(tǒng)治者虐待百姓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上其他的殘暴統(tǒng)治者和相關(guān)的反抗運動,如秦始皇、夏商周三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歷史課上學到,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百姓受到了五虐的壓迫。
2. 初中生:我們要學習歷史,了解過去的五虐,以避免歷史的重演。
3. 高中生:五虐是古代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殘暴行為,我們應該向這種壓迫和剝削說不。
4. 大學生:通過學習五虐的歷史,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人民權(quán)益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警惕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不公正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