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害
成語(Idiom):國害
發音(Pronunciation):guó 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危害的事物或人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國害是由“國”和“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危害的事物或人物。它強調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傷害和危害,是對那些危害國家利益、破壞社會和平、損害民族尊嚴的行為和人物的批評和警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國害一詞常用于描述那些對國家和民族有害的行為或人物,例如指那些背離國家利益、破壞社會穩定、損害國家形象的行為,以及指那些對國家安全、民族尊嚴產生威脅的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國害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卷一百二十七·雜傳第七十七》。當時,劉秀在漢朝末年起義,建立了東漢王朝。他在起義過程中,曾經說過:“天下有國,便有國害。”這句話意味著國家存在就會有對國家的危害。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危害的事物或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國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國”和動詞“害”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間諜活動是對國家安全的國害。
2. 那個貪官是個國害,他貪污受賄,嚴重破壞了國家形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國害”。可以想象一個國家被害蟲侵蝕,這些害蟲就是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危害的“國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國家和民族有關的成語,如“國士無雙”、“國色天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那個小偷是個國害,他偷了很多國家的財物。
初中生:我們應該警惕那些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國害。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成為了國家的國害。
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建設,不成為國家的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