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鈍
成語(Idiom):庸鈍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思維遲鈍,反應遲緩,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庸鈍形容人的反應遲鈍,思維遲緩,不夠敏銳。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智力低下或反應遲鈍,與聰明、敏銳相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智力低下、反應慢、思維遲緩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庸鈍的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宣公問左師為什么他的官員們都庸鈍,左師回答說:“臣之所以知其庸也,以其不知庸也。”意思是說,官員們之所以庸鈍,是因為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庸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庸鈍是因為缺乏自我認知和自省,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庸鈍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形容詞“庸”表示遲鈍,形容詞“鈍”表示反應遲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庸鈍,總是需要別人解釋很多次才能明白。
2. 這個學生雖然庸鈍,但是勤奮努力,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把鈍刀在磨石上磨,動作遲緩緩慢,從而聯想到庸鈍表示人的反應遲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智力、反應速度相關的成語,如“聰明伶俐”、“機智過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數學成績很庸鈍,總是算不對。
2. 初中生:他的思維庸鈍,常常需要老師反復解釋才能理解。
3. 高中生:他雖然庸鈍,但是他的努力讓他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4. 大學生:經過努力學習,他的庸鈍逐漸變得敏銳起來,思維也變得靈活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