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課
基本解釋
鼓勵與督責?!?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卓茂傳》:“是時 王莽 秉政,置大司農六部丞,勸課農桑?!?宋 范仲淹 《答手詔五事》:“更嚴著勉農之令,使天下官吏專於勸課,百姓勤於稼穡?!?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文帝 時,多次下詔勸課農桑,對努力發展生產的地主給予獎勵?!眳⒁姟?勸農 ”。
成語(Idiom):勸課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勸告別人不再繼續讀書或上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課是由“勸”和“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勸,意為勸告、勸說;課,指學習的科目。勸課的意思是勸告別人不再繼續學習或上課,表示對學習的不重視或厭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課多用于形容某人對學習產生厭倦或失去興趣,不再努力學習或上課的情況??梢杂糜诿枋鰧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懶散、消極或對學習的態度不認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焚書坑儒政策,對學術研究和學習進行限制。當時有一位名叫李斯的官員,他主張廢除儒家經典、焚毀書籍,勸告秦始皇不再修讀經典,以此來削弱儒家的影響力。后來,人們用“勸課”來形容不重視學習或勸告別人不再學習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課的結構為“動詞 + 名詞”,表示勸告別人不再學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總是勸課,對學習毫無興趣。
2. 我勸了他好幾次課,但他還是不肯上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勸課”與“厭學”、“懶散”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也可以將“勸課”拆分為“勸”和“課”,分別記憶兩個部分的含義,再聯想兩者的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儒家思想對教育的影響,可以更好地理解勸課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最好的朋友最近總是勸課,不想再上學了。
2. 初中生:他勸課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學習沒有意義。
3. 高中生:我勸了他好幾次課,希望他能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
4. 大學生:有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會勸課,覺得學習壓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