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橋
成語(Idiom):頡橋(jié qiáo)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q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頡橋是指高高躍過橋梁,形容克服困難,突破障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頡橋源于《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其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被解釋為克己復禮,即通過自我約束和修養,遵守禮儀,以此來實現仁德。而頡橋一詞則是比喻克服自己的欲望和障礙,以達到高尚的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頡橋一詞常用于形容克服困難,突破障礙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頡橋的故事起源于《論語·顏淵》的對話。孔子告訴顏淵,要成為仁德之人,首先要克己復禮,遵守禮儀。顏淵于是請教孔子如何做到。孔子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看不符合禮儀的東西,不要聽不符合禮儀的言語,不要說不符合禮儀的話,不要做不符合禮儀的事情。顏淵表示自己雖然不聰明,但會遵守這個教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頡橋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頡”和名詞“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頡橋,最終成功了。
2. 她勇敢地頡橋,克服了自己的恐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頡橋”這個詞語的音節“頡”和“橋”來幫助記憶。可以將“頡”聯想為“躍”,表示跳躍,而“橋”則是固定的橋梁。將這兩個音節結合起來,形象地表示克服困難,突破障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論語·顏淵》中的對話,了解孔子關于仁德的思想。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克己奉公”、“克己復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到有人被欺負,勇敢地頡橋過去幫助了他。
2.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遇到了很多難題,但我努力頡橋,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3. 初中生:雖然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堅持頡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4.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勇往直前,頡橋,不畏艱難。
5.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滿了挑戰,我要勇敢地頡橋,積極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