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螳螂拒轍(táng láng jù zhé)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láng jù z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對方的努力行為反而給自己帶來了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螳螂是一種昆蟲,它以吃蟬為生。螳螂在捕食時會采取一種特殊的策略,它會模仿蟬的聲音引誘蟬靠近,然后突然出擊捕食。然而,有時螳螂會遇到一些聰明的蟬,它們會拒絕靠近螳螂,因此螳螂的捕食計劃失敗了。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比喻自己的努力行為反而給自己帶來了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努力行為反而導致了自己的失敗或困境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方的計劃或行為對自己有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自于《戰國策·楚策四》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將領孫臏在戰爭中遇到了敵人,他的部下建議他前去迎戰,但他卻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豈能不戒?”意思是說,螳螂捕食蟬雖然成功,但往往會被后面的黃雀捕食,因此他不想冒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螳螂拒轍的結構是“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心想要取得成功,卻不知道自己正螳螂拒轍。
2. 他的計劃雖然看似完美,卻螳螂拒轍,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螳螂捕食蟬的情景形象化,想象螳螂努力捕食蟬,卻被蟬拒絕而遭到危險。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畫蛇添足”、“自食其果”等,來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努力學習,但結果卻螳螂拒轍,沒有考好。
2. 初中生:他為了追求潮流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結果卻螳螂拒轍,沒有得到他想要的。
3. 高中生: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地努力奮斗,但卻螳螂拒轍,最終失去了很多。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